天气逐渐的热起来了,很多的地方都进入了夏季的状态,对于即将到来的端午,其实很多的人可以选择提前进行准备哦。比如说端午节的香囊,其实对于孩子是一种很好的常识的教育的方法哦,下面一号世界的小编为大家分享如何制作端午节驱蚊包,怎么制作驱蚊香囊大家一起来看吧。
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,中国传统的节日往往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意义,端午节尤其如此,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回味端午节习俗中的养生防病的内涵,包括芳香化湿化浊的方法,中药驱蚊包的制作,和吃粽子的注意事项等,和宝宝一起度过一个健康的节日。
“端午”不要变成疾病的开端.
端,是“开端”的意思;午,在十二地支中属火,是阳气的极致。端午,意味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开始了。
端午是火热季节的开端;如有不慎,那么就是疾病的开端。今年丙申年,端午节,时处三之气,主气、客气均为少阳相火。天气以火热为主,各种热病、“上火”开始大量出现。端午过后,天上的热气降于地面,地上的湿气往空气里蒸腾,湿热交织,最容易滋生病菌,酝酿各种邪气,使人生病。
古人设置端午节,是在提醒大家注意养生防病,于是,端午节的各种习俗也特别多,其中佩戴香囊、吃粽子是最为重要的。
端午习俗之香囊
端午过后,邪气主要是湿热、秽浊,所以要芳香化湿,芳香化浊,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。比如,插艾叶和菖蒲,佩戴香囊,是为了芳香化湿化浊;
香囊能芳香化浊,醒神开窍,清热解毒,驱虫避秽,避疫防病。既能化解空气中的湿浊邪气,又能使人自身增强抵抗力。可以从端午开始,使用整整一个夏季。
香囊组方:薄荷10克、银花10克、藿香10克、佩兰10克、生艾叶10克、菖蒲10克、白芷10、山柰10克,冰片2克,(长江以南比较潮湿的地区可以加入苍术10克)
研磨成粗末,分装成在大小不等的香囊中,佩戴在身上或悬挂家中皆可。以上药物一般中药店皆可购得。
端午习俗之门悬艾草
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、菖蒲(蒲剑)或石榴、胡蒜,都有其原因。通常将艾、榕、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,然后插或悬在门上。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,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,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“百阴之气”,叶片呈剑型,插在门口可以避邪。
所以方士们称它为“水剑”,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“蒲剑”,可
以斩千邪。清代顾铁卿在《清嘉录》中有一段记载“截蒲为剑,割蓬作鞭,副以桃梗蒜头,悬于床户,皆以却鬼”。而晋代《风土志》中则有“以艾为虎形,或剪彩为小虎,帖以艾叶,内人争相裁之。以后更加菖蒲,或作人形,或肖剑状,名为蒲剑,以驱邪却鬼”。
端午习俗之五彩线
早在东汉应劭著《风俗演义》中就已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、不染病瘟。在《续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中,端午这天用朱索、五色印做门户装饰,认为可抵防恶气。
五色丝的五色代表五行,汉代信仰五行阴阳之说,五色代表了五方位,彼此相生相克,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作用。青色属木,代表东方,赤色属火,代表南方,黄色属土,代表中央,白色属金,代表西方,黑色属水,代表北方。以动物为标志,东方为青龙,南方为朱雀,西方为白虎,北方为玄武(龟蛇),中央为黄龙,均为灵物。儿童用五色丝系脖颈、缠手足腕,俗称长命缕、续命缕、百岁索、健索。
妈妈最关心:宝宝能吃粽子吗?
端午节吃粽子,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,不过,对于现在终日饱腹的人来说,尤其是孩子不太合适了。因为粽子是粘腻而难以消化的食品,建议1岁以下的宝宝不要食用,且成人吃粽子也要适量。
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,跟大米相比,糯米要相对难消化一些,这是因为大米的淀粉以“直链淀粉”为主,只有约20%是“支链淀粉”,而糯米的淀粉几乎100%为支链淀粉。人的肠胃很难将支链淀粉变成细碎状态,消化液里的消化酶也难以与它接触,因而人们在吃糯米制成的食物会感觉消化不良。
宝宝的肠胃功能不如成人强健,消化糯米一类的物质更是难上加难。不过,虽说糯米难消化,当对人体是无害的,宝宝并非完全不能吃粽子。如果宝宝的饮食中已经添加了盐(通常在一岁以上),那么还是可以尝尝粽子的,让宝宝感受一下粽子这种独特的美味,但一定要注意控制量,尤其第一次吃的时候尝试几口即可。
在给宝宝吃粽子的时候,要注意不要给宝宝吃凉的粽子,因为放冷的粽子质地较硬,不仅口感不够好,也更难消化,因此要记得先将粽子加热了才给宝宝吃。
粽子难以消化,如果晚上才吃粽子,那么在晚上睡觉之前还停留在胃里,饱胀感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睡眠,而且没有消化就入睡对肠胃也不好,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啦!
选择粽叶小窍门
注意提防“返青粽叶”
一是看粽叶的颜色,颜色青绿且表面鲜亮的小心是返青粽叶,因为原色粽叶在蒸煮后一般颜色会发暗发黄;
二是闻粽叶的味道,原色粽叶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,而返青粽叶不但香味不浓,反而有淡淡的硫磺味。